拥抱智能时代 书写青春答卷

德育处
2025-04-07

拥抱智能时代 书写青春答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422日我们将迎来半期考试,这次半期考动员讲话我想和大家讲一点和以往不一样的话题。大家都知道现在各种人工智能软件横空出世,ChatGPT, DS,豆包,KIMI, 即梦等等,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似乎可以帮我们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可以给我们提供看似完美的建议。这时候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在这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要认真读书、努力读书、有方法地读书?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

    首先,AI是工具,而人类是工具的创造者。例如,AlphaGo的开发者必须比AI更懂围棋原理,Deepseek的工程师需要比机器更精通语言逻辑。我们学习的目的,从来不是与机器比速度、比记忆,而是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顶层设计能力。就像汽车发明后,人类反而更需要锻炼身体一样,AI时代更凸显出批判性思维、系统化认知的重要性。

    其次,教育本质是"人的塑造"。当我们完全靠翻译软件来沟通时,失去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共鸣;我们依赖解题APP时,错过的是数学培养的逻辑美感。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AI能生成论文,但无法体会《红楼梦》的人生况味;能解微分方程,但理解不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境界。更重要的是,AI正在重塑学习的内涵。这个时代,但跨学科整合能力、情感共鸣能力、伦理判断能力正在疯狂升值。就像使用搜索引擎的前提是具备信息鉴别力,驾驭AI的前提恰恰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数学基础就看不懂AI模型的原理,缺乏文学素养就辨不出AI创作的优劣。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AI诊断需要医生复核,自动驾驶需要工程师监督,智能写作需要编辑把关。未来的职场正在形成"AI执行+人类决策"的新模式。具备深度学习能力、能指挥AI协同工作的人,正在成为新世界的创造者。

    在这个机器模拟智慧的时代,真正的教育反而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回答问题"更重要;训练"跨界思考"的能力比"专业技巧"更珍贵;塑造"人格魅力""技能熟练度"更具竞争力。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我们读书时,不是在储备对抗AI的弹药,而是在点亮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生命之光——那束混合着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力的光芒。

    最后愿同学们在在算法的世界里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最后的最后我还大家说:全力备考,诚信考试。谢谢大家!

DSC_8119(1).jpgDSC_8120(1).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