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匠心·主题教研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开展美术校本研训活动

2025-07-08



探索美术教育新境界,共赴知识盛宴。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美术教师齐聚开展6次美术组讲座活动,进行教学相关课题的研讨与交流,促进专业发展,创新教学模式。



3月11日,美术教研组组长林寒娅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理解素养导向的初中美术教学》的精彩讲座。林老师从核心素养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新时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与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审美能力、文化理解与创新思维。她结合生动案例,分享了如何将素养导向融入课堂设计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本次活动为美术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助力素养教育落地课堂。




3月18日,赖志强老师带来了题为《中学美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方面的讲座,赖老师表示实现美术教学数字化,是美术教育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必经之路。信息时代颠覆了以教室、教材、师生、画板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要转变以绘画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理念,着力培养既具有美术核心素养、又具有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综合素养要求的现代美术人才。赖老师强调在教学方式方面,要转变以讲授为主的观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多途径探索数字化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以提前录制微视频供学生学习的形式改变教学顺序和结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精准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除教授传统绘画理论和绘画技能以外,还要结合时代特征,引进多媒体技术辅助绘画、人工智能绘画等数字化绘画技巧,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创作技能。




 


   

3月25日,沈小玲老师带来了《如何理解美育的概念》讲座,沈老师表示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发挥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学美育课堂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体系,旨在通过艺术、自然和社会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中学美育课堂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场,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内容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月1日,林晨曦老师带来了题为《以信息驱动,雕琢初中美术教学细节》的讲座,讲座伊始,林晨曦老师指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是推动初中美术教学变革的关键力量。从海量的线上艺术资源,到便捷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

同时,林老师强调,教学细节决定成败。初中美术教学需关注点滴之处,如课程导入能否瞬间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以及作品评价环节的反馈是否精准且具建设性。只有雕琢好这些细节,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4月8日下午,庄元老师为美术组进行了《艺用解剖助力中学美术教育》专题教研讲座。庄元老师以生动专业的讲解,深入探讨了艺用解剖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讲座从人体骨骼结构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经典艺术作品分析,重点分享了如何将解剖知识转化为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师们通过AR技术直观观察肌肉运动,参与动态速写练习,并围绕实际教学案例展开热烈讨论。许多老师表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对解决学生人物造型的常见问题很有帮助。讲座结束后,美术组还建立了线上资源库,共享本次教研的课件、教具制作方案等实用资料,持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4月15日,周玮老师面向美术组开展《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聚焦传统美术与AI技术的融合实践。讲座中,周玮老师以敦煌壁画色彩分析等案例,展示AI工具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潜力。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解析经典作品的构图规律,为美术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框架。




本学期位老师的研训讲座汇报,美术组组长林寒娅老师总结盘点了每位老师的优点,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同时,林寒娅老师也指出在今后的研训工作中要更加精心制定计划,落实到人,分工合作,同时加强反思,使教师形成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研究的态度。



供稿:美术组

审核:教科室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