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匠心·专题教研丨聚焦问题链教学,点亮语文课堂——闽江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张靖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2025-09-24

       为破解高中语文课堂 “满堂灌”“碎问连答” 的教学困境,落实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培育要求,9 月 24 日上午,闽江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召开专题教研会,张靖老师以《高中语文教学 “问题链” 的设计与实践》为题开讲,为全体语文教师系统解读 “问题链” 教学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引发热烈研讨。

       讲座中,张靖老师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分享。在 “为何需问题链” 部分,她以 “语文课堂应是‘精心修剪的花园’,问题链是指引牌” 作喻,结合《祝福》教学实例指出,零散提问难以让学生触及 “封建礼教摧残人性” 的深层主题,而问题链能串联文本逻辑,引导学生从 “放羊式” 阅读转向深度探究,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谈及 “问题链核心内涵”,张靖老师明确其为 “主问题 + 子问题” 的有机系统:主问题是带动全文阅读的核心任务,如《百合花》中 “‘百合花’意象如何贯穿全文体现主题”;子问题是辅助探究的 “思维台阶”,如 “‘百合花’出现次数”“新媳妇态度变化深意”。同时,问题链需找准切入点(如《陈情表》以 “陈情” 设 “谁陈情、向谁陈情” 等问题),还可实现文本联动(如 “青春激扬” 单元跨文本设链)。

       设计原则与实践策略是讲座重点。张靖老师提出四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立足教学目标,如《赤壁赋》围绕 “苏轼情感变化” 设链;梯度性原则需契合认知规律,如《兰亭集序》从找情感字到探生命启示分层设计;对话性原则要联结文本与师生,如借《我与地坛》引导文本对话、呼应学生生成性问题;指向性原则需紧扣语文本质,如《拿来主义》聚焦比喻论证与论述逻辑实践中可按文本特征(文学类抓形象情感、论述类抓观点逻辑)、大单元整合、“预设 - 生成” 动态调整设计问题链。

       为让理论落地,张靖老师结合多案例剖析:《老人与海》基于学情设 “‘硬汉’特质” 主问题,配 “‘硬汉’与‘莽汉’区分” 等子问题;《声声慢》从 “寻觅之物” 切入探叠字与意象;《项链》按 “经历 - 成因 - 主题” 设链;《过秦论》围绕核心论点析秦之攻守与灭亡。

       讲座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案例生动、策略具体,为教学提供清晰指引。大家还就 “平衡问题开放性与课堂可控性” 等议题交流,明确实践方向。此次讲座为教师搭建了问题链教学的实践框架,未来语文组将以此为抓手,推动课堂转型,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生长。


       供稿:语文教研组

       审核:曹育红

       终审:陈锋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